

为加强班级学风建设,激发学生自觉能动性,11月27日上午,2138com太阳集团“读原著、学原文、悟原理”第一期读书分享会在文科1号楼S316会议室举行,2138com太阳集团副院长苗贵山教授和马院研2116班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。
李雨琦同学以“国家与家庭——读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有感”为题进行PPT汇报,从《起源》一文的历史背景、逻辑架构、主要内容、相关思考四个方面为大家做了分享,主要讲述了人类早期的历史状态、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、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,介绍了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、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以及国家由阶级产生,随着阶级的消失,国家也必然消亡的观点。
熊鑫鹏同学讲述的题目是“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》——马克思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”,从《手稿》的写作背景和出版情况、核心理论和若干重要观点、历史地位和相关争论这三个方面展开分享。依次讲解了马克思早期文稿的特点和难点、《手稿》在马克思哲学史中的地位、异化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、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者的批判和他的共产主义观、《手稿》中包含的若干重要思想以及围绕《手稿》展开的争论。
分享交流过程中,同学们围绕《起源》和《手稿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:“两种生产”在“两次转变”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?恩格斯的《起源》批判吸收了摩尔根《古代社会》的哪些观点、又做了哪些改进?卢卡奇的“物化”和马克思的“异化”有什么区别和联系?《手稿》为什么会被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奉为“圣经”?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答疑和讨论,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、恩格斯思想的认识。
最后,苗贵山教授在总结本次活动时为大家提出了自身感悟和学习要求:第一,多读原著能从源头和根基处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,有助于正本清源,返本开新,带着今天的问题跟经典的互动对话,有助于生成新的思想,增强理论自信,补足精神之钙;第二,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,读马克思著作会发现他离我们越来越近,恩格斯讲过“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一门科学”,要树立好为党和人民做学问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理想;第三,要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,马克思没有哪一本著作是单纯的哲学、政治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著作,切不可将马克思粗暴的割裂开来。第四,既要注重思想的源头,还要研究思想的潮头,特别是最新成果—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读书做学问不能激动一阵子,关键是要持久一辈子。